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:界面增强作用对CL-20的静电自组装减敏作用
我团队在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》(中科院2区,影响因子6.371)发表了题为“Electrostatic self-assembly desensitization of CL-20 by enhanced interface interaction”的研究论文。该成果由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、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完成,我团队硕士研究生宋玉兰为第一作者,金波教授为通讯作者,西南科技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。
【研究背景】
含能材料中含有的缺陷,如杂质、空穴、晶界等,会导致内部密度不均匀。在撞击、光辐射或冲击波的刺激下,在非均匀密度下会产生局部高温区,称为热点。高温的“热点”促进含能物质的快速分解,从而导致潜在的爆炸。但在外界冲击作用下,涂层材料的润滑作用可较少地引入“热点”,还可以限制产生的热点的传播和相应高温区的扩散,从而延缓含能物质的分解,降低爆炸的可能性。因此,涂层材料的筛选尤为重要。其中,碳纳米材料,如石墨烯、碳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(GO)最受关注。特别是,GO引入了大量的含氧基团,例如-OH、-COOH和-O-,这使得其可以与其他材料相互作用,实现表面改性。
【工作简介】
本工作以聚季铵盐(M550)为中间层,强化了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(CL-20)与氧化石墨烯(GO)的界面相互作用,并通过静电自组装制备了CL-20/M550-GO(CMG)。对CMG的表面形貌和组成进行了测定,证明CL-20表面覆盖了M550-GO。热测试结果表明,M550-GO包覆层可以提高CL-20晶型的转变温度。用BAM法测量了CMG的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,结果分别为35J和288N。同时,该复合材料与3,3-二叠氮甲氧乙烷、四氢呋喃共聚酯(PBT)和甲苯二异氰酸酯(TDI)具有良好的相容性,表明该策略在交联推进剂体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。
文章连接: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jallcom.2021.163504